波阿斯對路得說:「女兒啊,聽我說,不要往別人田裡拾取麥穗,也不要離開這裡,要常與我使女們在一處。我的僕人在那塊田收割,你就跟著他們去。我已經吩咐僕人不可欺負你;你若渴了,就可以到器皿那裡喝僕人打來的水。」路得就俯伏在地叩拜,對他說:「我既是外邦人,怎麼蒙你的恩,這樣顧恤我呢?」(路得記第二章8至10節)
波阿斯對拿俄米和路得的事早有所聞,他向監管收割的僕人打聽時(5、6節)立即知道她們是誰,年經的路得出去碰運氣,「她恰巧到了以利米勒本族的人波阿斯那塊田地」(3節),但年老的拿俄米卻為她認識的一個人祝福(20節),整件事合乎上帝的旨意,是上帝的安排。最重要的是,波阿斯對這個外邦女子路得愛護有加,他並將原因直接告訴她:「願耶和華照你所行的賞賜你,你來投靠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翅膀下,願你滿得衪的賞賜」(12節)。在我們的一生中,上帝不斷藉着不同渠道賜福給我們,只要我們一心跟隨衪,這也是過往年日我和我的家庭所經歷的。
2014年6月30日 星期一
2014年6月27日 星期五
悲傷開始(路得記第一章)
拿俄米說:「看哪,你嫂子已經回他本國和他所拜的神那裡去了,你也跟著你嫂子回去吧!」路得說:「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。你往那裡去,我也往那裡去;你在那裡住宿,我也在那裡住宿;你的國就是我的國,你的神就是我的神。你在那裡死,我也在那裡死,也葬在那裡。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!不然,願耶和華重重的降罰與我。」拿俄米見路得定意要跟隨自己去,就不再勸他了。(路得記第一章15至18)
歷史上在每一個離開上帝的黑暗時代,必有衪的兒女起來作為光明之子,《路得記》中的路得,正是士師時代的明燈,這個只有四章的故事,結構極為嚴謹,沒有一個字可以刪除,幾乎每一句都值得深思。在逐章細讀之前,應該一口氣將全卷先讀一遍。故事開頭五節就看見人生的創傷,故事的結尾卻展示出上帝的祝福(4:14-17),《路得記》裡的複雜情節相互交錯,反映了生命在上帝面前的形態,而路得對的表白:「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,你往那裡去,我也往那裡去,你在那裡住宿,我也在那裡住宿,你的國就是我的國,你的神就是我的神」,成為日後每一個跟從上帝的人的心志。
歷史上在每一個離開上帝的黑暗時代,必有衪的兒女起來作為光明之子,《路得記》中的路得,正是士師時代的明燈,這個只有四章的故事,結構極為嚴謹,沒有一個字可以刪除,幾乎每一句都值得深思。在逐章細讀之前,應該一口氣將全卷先讀一遍。故事開頭五節就看見人生的創傷,故事的結尾卻展示出上帝的祝福(4:14-17),《路得記》裡的複雜情節相互交錯,反映了生命在上帝面前的形態,而路得對的表白:「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,你往那裡去,我也往那裡去,你在那裡住宿,我也在那裡住宿,你的國就是我的國,你的神就是我的神」,成為日後每一個跟從上帝的人的心志。
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
事後補救(士師記第廿一章)
以色列人在米斯巴曾起誓說:「我們都不將女兒給便雅憫人為妻。」以色列人來到伯特利,坐在神面前直到晚上,放聲痛哭,說:「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啊,為何以色列中有這樣缺了一支派的事呢?」次日清早,百姓起來,在那裡築了一座壇,獻燔祭和平安祭。以色列人彼此問說:「以色列各支派中,誰沒有同會眾上到耶和華面前來呢?」先是以色列人起過大誓說,凡不上米斯巴到耶和華面前來的,必將他治死。以色列人為他們的弟兄便雅憫後悔,說:「如今以色列中絕了一個支派了。我們既在耶和華面前起誓說,必不將我們的女兒給便雅憫人為妻,現在我們當怎樣辦理、使他們剩下的人有妻呢?」(士師記第廿一章1至7節)
為了使以色列中不缺一支派,又因其他支派曾在耶和華面前起誓不將女兒給便雅憫人為妻,在大戰後此支派惟有娶外邦女子以延續後代。本書卷最後仍以「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,各人任意而行」作結語,以描述士師時代的黑暗,但並不代表每一個人都道德敗壞,跟着的書卷《路得記》正說明了這一點,相對而言,國家有了王,人也不一定不任意而行,在以後的書卷例如《列王紀》中也就証明這一點。最重要的是,在每一個時代、每一個地域中的基督徒,如何去遵上帝的話語而行,在該時該地作鹽作光;所以,我們不可自視過高,要以謙卑的心影響社會,我們也不可輕忽身為上帝兒女的身分,靠着主勇敢發揮應有的作用。
為了使以色列中不缺一支派,又因其他支派曾在耶和華面前起誓不將女兒給便雅憫人為妻,在大戰後此支派惟有娶外邦女子以延續後代。本書卷最後仍以「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,各人任意而行」作結語,以描述士師時代的黑暗,但並不代表每一個人都道德敗壞,跟着的書卷《路得記》正說明了這一點,相對而言,國家有了王,人也不一定不任意而行,在以後的書卷例如《列王紀》中也就証明這一點。最重要的是,在每一個時代、每一個地域中的基督徒,如何去遵上帝的話語而行,在該時該地作鹽作光;所以,我們不可自視過高,要以謙卑的心影響社會,我們也不可輕忽身為上帝兒女的身分,靠着主勇敢發揮應有的作用。
2014年6月23日 星期一
自相殘殺(士師記第二十章)
眾民都起來如同一人,說:「我們連一人都不回自己帳棚、自己房屋去。我們向基比亞人必這樣行,照所掣的籤去攻擊他們。我們要在以色列各支派中,一百人挑取十人,一千人挑取百人,一萬人挑取千人,為民運糧,等大眾到了便雅憫的基比亞,就照基比亞人在以色列中所行的醜事征伐他們。」於是以色列眾人彼此連合如同一人,聚集攻擊那城。(士師記第二十章8至11節)
做了行淫醜惡事的結果,以色列人乃向自己的便雅憫人大開殺界,從「從以色列中除掉這惡」(13節)這是遵守了《申17:12》的原則,可見他們此時尚遵行上帝的吩咐。以色列人與便雅憫人這場戰爭是極度慘烈的,因為便雅憫乃以色列各支派中最善戰的一族,雅各在祝福中說他是「撕掠的狼」《創49:27》,同時,當日便雅憫人又佔盡地理上的優勢,所以兩戰兩勝(19-28節),以色列聯軍其後用伏兵才取得勝利(29-48節)。當然,耶和華上帝答應他們必勝是最重要的關鍵(27、28節)。為了懲罰便雅憫人、對付行淫醜惡事,以色列民族付上極大的代價,我們身為基督徒,對罪惡切勿以身試法,否則禍害必臨到我們。
做了行淫醜惡事的結果,以色列人乃向自己的便雅憫人大開殺界,從「從以色列中除掉這惡」(13節)這是遵守了《申17:12》的原則,可見他們此時尚遵行上帝的吩咐。以色列人與便雅憫人這場戰爭是極度慘烈的,因為便雅憫乃以色列各支派中最善戰的一族,雅各在祝福中說他是「撕掠的狼」《創49:27》,同時,當日便雅憫人又佔盡地理上的優勢,所以兩戰兩勝(19-28節),以色列聯軍其後用伏兵才取得勝利(29-48節)。當然,耶和華上帝答應他們必勝是最重要的關鍵(27、28節)。為了懲罰便雅憫人、對付行淫醜惡事,以色列民族付上極大的代價,我們身為基督徒,對罪惡切勿以身試法,否則禍害必臨到我們。
2014年6月20日 星期五
道德淪亡(士師記第十九章)
他們心裡正歡暢的時候,城中的匪徒圍住房子,連連叩門,對房主老人說:「你把那進你家的人帶出來,我們要與他交合。」那房主出來對他們說:「弟兄們哪,不要這樣作惡;這人既然進了我的家,你們就不要行這醜事。我有個女兒,還是處女,並有這人的妾,我將他們領出來任憑你們玷辱他們,只是向這人不可行這樣的醜事。」那些人卻不聽從他的話。那人就把他的妾拉出去交給他們,他們便與他交合,終夜凌辱他,直到天色快亮才放他去。天快亮的時候,婦人回到他主人住宿的房門前,就仆倒在地,直到天亮。(士師記第十九章22至26節)
這一章將一件極醜惡行淫的事非常細緻的記述,目的在說明「當以色列中沒有王」,當耶和華上帝的管治不在他們當中的時候、他們就沒有準確的信仰,道德也就淪亡到目不忍睹的地步。這件事以「一個利未人娶了一個伯利恆的女子為妾,此妾卻行淫離開丈夫」作開始,而以「基比亞匪徒將此妾凌辱至死」作結束,當中描述到他們對黑夜將至人身安全的恐懼,滿以為只要躲進以色列居住的地方就萬無一失(12節),想不到仍脫離不了道德敗亡的浩劫,而這丈夫的回應(29、30節),正給予當時以色列人反省的機會,也作了世世代代凡離開了真神的國家民族一個提醒:沒有了上帝,身受其害的是我們自己,是我們的國家。
這一章將一件極醜惡行淫的事非常細緻的記述,目的在說明「當以色列中沒有王」,當耶和華上帝的管治不在他們當中的時候、他們就沒有準確的信仰,道德也就淪亡到目不忍睹的地步。這件事以「一個利未人娶了一個伯利恆的女子為妾,此妾卻行淫離開丈夫」作開始,而以「基比亞匪徒將此妾凌辱至死」作結束,當中描述到他們對黑夜將至人身安全的恐懼,滿以為只要躲進以色列居住的地方就萬無一失(12節),想不到仍脫離不了道德敗亡的浩劫,而這丈夫的回應(29、30節),正給予當時以色列人反省的機會,也作了世世代代凡離開了真神的國家民族一個提醒:沒有了上帝,身受其害的是我們自己,是我們的國家。
2014年6月18日 星期三
宗教敗壞(士師記第十七、十八章)
以法蓮山地有一個人名叫米迦。他對母親說:「你那一千一百舍客勒銀子被人拿去,你因此咒詛,並且告訴了我。看哪,這銀子在我這裡,是我拿去了。」他母親說:「我兒啊,願耶和華賜福與你!」米迦就把這一千一百舍客勒銀子還他母親。他母親說:「我分出這銀子來為你獻給耶和華,好雕刻一個像,鑄成一個像。現在我還是交給你。」米迦將銀子還他母親,他母親將二百舍客勒銀子交給銀匠,雕刻一個像,鑄成一個像,安置在米迦的屋內。這米迦有了神堂,又製造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,分派他一個兒子作祭司。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,各人任意而行。(士師記第十七章1至6節)
一個國家民族的滅亡,原因首先來自宗教敗壞、繼而道德淪亡、政治混亂,以致一蹶不振。以法蓮山地這名叫米迦的人,似乎期望借耶和華的名製造自己的宗教:他的母親先「分出銀子獻給耶和華,鑄一個像安置在屋內」,跟着米迦有了神堂又製造以弗得,其後又雇了一個少年的利未人作祭司,而該「祭司」又自行發出「祝福的話」(18:6),直至但支派的人燒了那城,該城的人在「無人搭救」(18:28)而被殺方才後悔已晚,由此可見士師時代宗教之混亂。是的,任何一個國家民族若離開耶和華真神,遲早終必進入道德淪亡、政治混亂、百姓深受其害的境地,我們要經常為我們的國家及在位掌權者禱告,求主保守。
一個國家民族的滅亡,原因首先來自宗教敗壞、繼而道德淪亡、政治混亂,以致一蹶不振。以法蓮山地這名叫米迦的人,似乎期望借耶和華的名製造自己的宗教:他的母親先「分出銀子獻給耶和華,鑄一個像安置在屋內」,跟着米迦有了神堂又製造以弗得,其後又雇了一個少年的利未人作祭司,而該「祭司」又自行發出「祝福的話」(18:6),直至但支派的人燒了那城,該城的人在「無人搭救」(18:28)而被殺方才後悔已晚,由此可見士師時代宗教之混亂。是的,任何一個國家民族若離開耶和華真神,遲早終必進入道德淪亡、政治混亂、百姓深受其害的境地,我們要經常為我們的國家及在位掌權者禱告,求主保守。
2014年6月16日 星期一
參孫自盡(士師記第十六章)
大利拉見他把心中所藏的都告訴了他,就打發人到非利士人的首領那裡,對他們說:「他已經把心中所藏的都告訴了我,請你們再上來一次。」於是非利士人的首領手裡拿著銀子,上到婦人那裡。大利拉使參孫枕著他的膝睡覺,叫了一個人來剃除他頭上的七條髮綹。於是大利拉剋制他,他的力氣就離開他了。大利拉說:「參孫哪,非利士人拿你來了!」參孫從睡中醒來,心裡說:「我要像前幾次出去活動身體」;他卻不知道耶和華已經離開他了。(士師記第十六章18至20節)
參孫人生最後的一程,首先從親近一個妓女,仇敵以為可以藉此殺他,卻因此知道他力大無比,其後由於在梭烈谷愛上一個婦人名叫大利拉,非利士人又以利誘此婦人,千方百計欺哄參孫把他「力大」的來源說出來,仇敵就有機可乘,將他戲侮並致他於死地。表面看來,參孫的力量來自他長長的頭髮,事實上,他的能力,乃從耶和華上帝而來,「他卻不知道耶和華已經離開他了」(16:20下)就是他的一生失敗的開始,當日他蒙召,是在耶和華的賜福和祂的靈所感動才成就了的(13:24、25)。今日我們也要明白到:當上帝選召我們、用祂的靈感動去服事神、服事人的時候,絕對不可以憑己意而行,否則我們必定失卻事奉的能力。
參孫人生最後的一程,首先從親近一個妓女,仇敵以為可以藉此殺他,卻因此知道他力大無比,其後由於在梭烈谷愛上一個婦人名叫大利拉,非利士人又以利誘此婦人,千方百計欺哄參孫把他「力大」的來源說出來,仇敵就有機可乘,將他戲侮並致他於死地。表面看來,參孫的力量來自他長長的頭髮,事實上,他的能力,乃從耶和華上帝而來,「他卻不知道耶和華已經離開他了」(16:20下)就是他的一生失敗的開始,當日他蒙召,是在耶和華的賜福和祂的靈所感動才成就了的(13:24、25)。今日我們也要明白到:當上帝選召我們、用祂的靈感動去服事神、服事人的時候,絕對不可以憑己意而行,否則我們必定失卻事奉的能力。
2014年6月13日 星期五
參孫結婚(士師記第十四、十五章)
參孫下到亭拿,在那裡看見一個女子,是非利士人的女兒。參孫上來稟告他父母說:「我在亭拿看見一個女子,是非利士人的女兒,願你們給我娶來為妻。」他父母說:「在你弟兄的女兒中,或在本國的民中,豈沒有一個女子,何至你去在未受割禮的非利士人中娶妻呢?」參孫對他父親說:「願你給我娶那女子,因我喜悅他。」他的父母卻不知道這事是出於耶和華,因為他找機會攻擊非利士人。那時,非利士人轄制以色列人。(士師記第十四章1至4節)
參孫與非利士人的女兒結婚,這事是出於耶和華,當時以色列人在非利士人强權之下, 要打敗敵人乃用此苦肉計(14:1-4)。他能徒手撕裂獅子,可謂膂力絕人,其後他從死獅中取蜜,違反了作拿細耳人的規則,所以沒有告訴父母,同時從他們七日婚宴中所發生的事看來,今後參孫的人生,就在靠體力、哄騙、報服中渡過。在婚姻上,由於他的岳父失信(15:2),致使兩親家互相殘害(15:3-8),(第6節下應譯作「用火燒了婦人和他的父家」—參閱4:15)。參孫打敗敵人,並非憑自己的氣力,乃是「耶和華的靈大大感動他」(15:14),否則他沒有可能用一塊未乾的驢腮骨殺敗一千個強悍的非利士人。
參孫與非利士人的女兒結婚,這事是出於耶和華,當時以色列人在非利士人强權之下, 要打敗敵人乃用此苦肉計(14:1-4)。他能徒手撕裂獅子,可謂膂力絕人,其後他從死獅中取蜜,違反了作拿細耳人的規則,所以沒有告訴父母,同時從他們七日婚宴中所發生的事看來,今後參孫的人生,就在靠體力、哄騙、報服中渡過。在婚姻上,由於他的岳父失信(15:2),致使兩親家互相殘害(15:3-8),(第6節下應譯作「用火燒了婦人和他的父家」—參閱4:15)。參孫打敗敵人,並非憑自己的氣力,乃是「耶和華的靈大大感動他」(15:14),否則他沒有可能用一塊未乾的驢腮骨殺敗一千個強悍的非利士人。
2014年6月11日 星期三
參孫出世(士師記第十二、十三章)
耶和華的使者不再向瑪挪亞和他的妻顯現,瑪挪亞才知道他是耶和華的使者。瑪挪亞對他的妻說:「我們必要死,因為看見了神。」他的妻卻對他說:「耶和華若要殺我們,必不從我們手裡收納燔祭和素祭,並不將這一切事指示我們,今日也不將這些話告訴我們。」後來婦人生了一個兒子,給他起名叫參孫。孩子長大,耶和華賜福與他。在瑪哈尼但,就是瑣拉和以實陶中間,耶和華的靈才感動他。(士師記第十三章21至25節)
「以色列人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,耶和華將他們交在非利士人手中四十年」(13:1),非利士人一向是以色列人心腹大患,這四十年幾乎持續至掃羅為王之時,《士師記》將這以色列民歷史黑暗時代最後一位士師——參孫的一生記述得極詳盡:首先告訴我們,他的父親是屬但族的瑣拉人,名叫瑪挪亞;母親是個不育婦人,卻有耶和華的使者向她宣告必賜下一兒子,而「這孩子一出胎就歸上帝作拿細耳人,他必起首拯救以色列人脫離非利士人的手」(13:5);參孫出世後,耶和華賜福給他,耶和華也感動他。可惜的是,在治理以色列人過程中,他沒有甚麽政績,沒有作士師的表現,只是一個糾纏於自己私慾中的鬭士。
「以色列人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,耶和華將他們交在非利士人手中四十年」(13:1),非利士人一向是以色列人心腹大患,這四十年幾乎持續至掃羅為王之時,《士師記》將這以色列民歷史黑暗時代最後一位士師——參孫的一生記述得極詳盡:首先告訴我們,他的父親是屬但族的瑣拉人,名叫瑪挪亞;母親是個不育婦人,卻有耶和華的使者向她宣告必賜下一兒子,而「這孩子一出胎就歸上帝作拿細耳人,他必起首拯救以色列人脫離非利士人的手」(13:5);參孫出世後,耶和華賜福給他,耶和華也感動他。可惜的是,在治理以色列人過程中,他沒有甚麽政績,沒有作士師的表現,只是一個糾纏於自己私慾中的鬭士。
2014年6月9日 星期一
妓女之子(士師記第十、十一章)
耶和華的靈降在耶弗他身上,他就經過基列和瑪拿西,來到基列的米斯巴,又從米斯巴來到亞捫人那裡。耶弗他就向耶和華許願,說:「你若將亞捫人交在我手中,我從亞捫人那裡平平安安回來的時候,無論什麼人,先從我家門出來迎接我,就必歸你,我也必將他獻上為燔祭。」於是耶弗他往亞捫人那裡去,與他們爭戰;耶和華將他們交在他手中。(士師記第十一章29至32節)
上帝選召人,並不計較他的出身,耶弗他就是一個例子,他雖是妓女之子,又與匪徒同出入,因此被人所瞧不起,其後他們需要他時,與他一同在耶和華陳明,也就作了士師,「耶和華的靈降在耶弗他身上」(11:29)。他與亞捫人爭戰之前先與他們的王辯論(11:12-28),在對話的過程中,見到他對歷史有相當認識,最後他對亞捫人的王說:「原來我沒有得罪你,你卻攻打我,惡待我,願審判人的耶和華今日在以色列人和亞捫人中間判斷是非」(11:27)。當耶弗他出兵之前所許的願實在是不必要的,其後果造成他的女兒終身不嫁(11:38、39),提醒我們在「許願」「還願」之間,應深思熟慮。
上帝選召人,並不計較他的出身,耶弗他就是一個例子,他雖是妓女之子,又與匪徒同出入,因此被人所瞧不起,其後他們需要他時,與他一同在耶和華陳明,也就作了士師,「耶和華的靈降在耶弗他身上」(11:29)。他與亞捫人爭戰之前先與他們的王辯論(11:12-28),在對話的過程中,見到他對歷史有相當認識,最後他對亞捫人的王說:「原來我沒有得罪你,你卻攻打我,惡待我,願審判人的耶和華今日在以色列人和亞捫人中間判斷是非」(11:27)。當耶弗他出兵之前所許的願實在是不必要的,其後果造成他的女兒終身不嫁(11:38、39),提醒我們在「許願」「還願」之間,應深思熟慮。
2014年6月6日 星期五
輕視君主(士師記第九章)
有人將這事告訴約坦,他就去站在基利心山頂上,向眾人大聲喊叫說:「示劍人哪,你們要聽我的話,神也就聽你們的話。有一時樹木要膏一樹為王,管理他們,就去對橄欖樹說:『請你作我們的王。』橄欖樹回答說:『我豈肯止住供奉神和尊重人的油,飄颻在眾樹之上呢?』樹木對無花果樹說:『請你來作我們的王。』無花果樹回答說:『我豈肯止住所結甜美的果子,飄颻在眾樹之上呢?』樹木對葡萄樹說:『請你來作我們的王。』葡萄樹回答說:『我豈肯止住使神和人喜樂的新酒,飄颻在眾樹之上呢。』眾樹對荊棘說:『請你來作我們的王。』荊棘回答說:『你們若誠誠實實地膏我為王,就要投在我的蔭下;不然,願火從荊棘裡出來,燒滅利巴嫩的香柏樹。』「現在你們立亞比米勒為王,若按誠實正直善待耶路巴力和他的全家,這就是酬他的勞。(士師記第九章7至16節)
有關(7-16節)的寓言,是表示當時人們對於君主的輕視(約阿施王在《王下14:9-10》也曾說相似的寓言),「荊棘」是指一無用處的東西,就因為它閒得發慌,所以有時間做眾樹之王,不過它不但不能保護其他樹木,反為由於容易火而使大家同歸於盡,凡是有貢獻有用的樹(將基甸比作好樹),則就無暇作王了。基甸「惟有耶和華管理你們」(昨天經課)的治國觀念是絕對正確的,他兒子亞比米勒卻沒有這種屬靈遠見,並且為達目的不擇手段,殺了七十個兄弟,故此雖然他勉強「管理」以色列人三年,惡魔卻降在他和示劍人中間,最後又因戰爭被殺。我們的一生若以上帝作心中的王,只有仁愛,沒有仇恨。
有關(7-16節)的寓言,是表示當時人們對於君主的輕視(約阿施王在《王下14:9-10》也曾說相似的寓言),「荊棘」是指一無用處的東西,就因為它閒得發慌,所以有時間做眾樹之王,不過它不但不能保護其他樹木,反為由於容易火而使大家同歸於盡,凡是有貢獻有用的樹(將基甸比作好樹),則就無暇作王了。基甸「惟有耶和華管理你們」(昨天經課)的治國觀念是絕對正確的,他兒子亞比米勒卻沒有這種屬靈遠見,並且為達目的不擇手段,殺了七十個兄弟,故此雖然他勉強「管理」以色列人三年,惡魔卻降在他和示劍人中間,最後又因戰爭被殺。我們的一生若以上帝作心中的王,只有仁愛,沒有仇恨。
2014年6月4日 星期三
基甸治國(士師記第八章)
以色列人對基甸說:「你既救我們脫離米甸人的手,願你和你的兒孫管理我們。」基甸說:「我不管理你們,我的兒子也不管理你們,惟有耶和華管理你們。」(士師記第八章22、23節)
「願你和你的兒孫管理我們」(22節),這是當時以色列對基甸的請求,他們似乎期望今後有一個穩定的世襲君主政權來管理他們,基甸卻回覆他們:「我不管理你們,我的兒子也不管理你們,惟有耶和華管理你們」,雖然如此,他的兒子亞比米勒就想保持父親的權勢使之連綿不絕(參閱9:1-6)。同時,在基甸拒絕作以色列人的君主之餘,卻向他們要了超過四十二英磅(一千七百舍客勒)金子造了一個「以弗得」(此「以弗得」未必與祭司聖衣以弗得相同,但卻是一種占卜的器具),以色列人竟將它作偶像去拜,成為基甸一家失敗的因由(27節),由此提醒作領袖者,不可憑己意設立一些未經上帝允准的「名目」。
「願你和你的兒孫管理我們」(22節),這是當時以色列對基甸的請求,他們似乎期望今後有一個穩定的世襲君主政權來管理他們,基甸卻回覆他們:「我不管理你們,我的兒子也不管理你們,惟有耶和華管理你們」,雖然如此,他的兒子亞比米勒就想保持父親的權勢使之連綿不絕(參閱9:1-6)。同時,在基甸拒絕作以色列人的君主之餘,卻向他們要了超過四十二英磅(一千七百舍客勒)金子造了一個「以弗得」(此「以弗得」未必與祭司聖衣以弗得相同,但卻是一種占卜的器具),以色列人竟將它作偶像去拜,成為基甸一家失敗的因由(27節),由此提醒作領袖者,不可憑己意設立一些未經上帝允准的「名目」。
2014年6月2日 星期一
基甸用兵(士師記第七章)
基甸和跟隨他的一百人,在三更之初才換更的時候,來到營旁,就吹角,打破手中的瓶。三隊的人就都吹角,打破瓶子,左手拿著火把,右手拿著角,喊叫說:「耶和華和基甸的刀!」他們在營的四圍各站各的地方;全營的人都亂竄。三百人吶喊,使他們逃跑。三百人就吹角,耶和華使全營的人用刀互相擊殺,逃到西利拉的伯哈示他,直逃到靠近他巴的亞伯米何拉。以色列人就從拿弗他利、亞設,和瑪拿西全地聚集來追趕米甸人。(士師記第七章19至23節)
在戰爭中,面對敵人通常以人多勢眾為上策,但耶和華上帝卻吩咐基甸用「裁軍方式」對付米甸人:從三萬二千人減至一萬人(3節),再由一萬人減至六百人,最後從六百人中挑選有警覺意識(用手捧着餂水)的三百人(7節),這樣,就「免得以色列人向我誇大說:是我們自己的手救了我們」(2節),正如《詩篇》所說的:「衪不喜悅馬的力大,不喜愛人的腿快」(147:10),更何况人强馬壯未必成事反為誤事,事實上,當時「臨時成軍」的三萬二千人,可說是烏合之眾。今天我們在靈性上要戰勝仇敵,打美好的勝仗,「同心合力仰望上主」是成就大事的不二法門,因為「倚靠上帝的靈,方能成事」(亞4:6)。
在戰爭中,面對敵人通常以人多勢眾為上策,但耶和華上帝卻吩咐基甸用「裁軍方式」對付米甸人:從三萬二千人減至一萬人(3節),再由一萬人減至六百人,最後從六百人中挑選有警覺意識(用手捧着餂水)的三百人(7節),這樣,就「免得以色列人向我誇大說:是我們自己的手救了我們」(2節),正如《詩篇》所說的:「衪不喜悅馬的力大,不喜愛人的腿快」(147:10),更何况人强馬壯未必成事反為誤事,事實上,當時「臨時成軍」的三萬二千人,可說是烏合之眾。今天我們在靈性上要戰勝仇敵,打美好的勝仗,「同心合力仰望上主」是成就大事的不二法門,因為「倚靠上帝的靈,方能成事」(亞4:6)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