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色列人在米斯巴曾起誓說:「我們都不將女兒給便雅憫人為妻。」以色列人來到伯特利,坐在神面前直到晚上,放聲痛哭,說:「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啊,為何以色列中有這樣缺了一支派的事呢?」次日清早,百姓起來,在那裡築了一座壇,獻燔祭和平安祭。以色列人彼此問說:「以色列各支派中,誰沒有同會眾上到耶和華面前來呢?」先是以色列人起過大誓說,凡不上米斯巴到耶和華面前來的,必將他治死。以色列人為他們的弟兄便雅憫後悔,說:「如今以色列中絕了一個支派了。我們既在耶和華面前起誓說,必不將我們的女兒給便雅憫人為妻,現在我們當怎樣辦理、使他們剩下的人有妻呢?」(士師記第廿一章1至7節)
為了使以色列中不缺一支派,又因其他支派曾在耶和華面前起誓不將女兒給便雅憫人為妻,在大戰後此支派惟有娶外邦女子以延續後代。本書卷最後仍以「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,各人任意而行」作結語,以描述士師時代的黑暗,但並不代表每一個人都道德敗壞,跟着的書卷《路得記》正說明了這一點,相對而言,國家有了王,人也不一定不任意而行,在以後的書卷例如《列王紀》中也就証明這一點。最重要的是,在每一個時代、每一個地域中的基督徒,如何去遵上帝的話語而行,在該時該地作鹽作光;所以,我們不可自視過高,要以謙卑的心影響社會,我們也不可輕忽身為上帝兒女的身分,靠着主勇敢發揮應有的作用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